定窑是宋代主要瓷窑之一,是继唐代邢窑白瓷之后兴起的一个巨大瓷窑体系,主要产地在今天的河北省曲阳县涧磁村及东西燕山村一带,曲阳县宋时隶属定州,故简称定窑。
定窑以盛产白瓷而驰名,其白瓷生产始于唐代,而宋代则是定窑的发展时期,在工艺上进行了改革,无论是产量、质量还是制作工艺都较五代又有明显提高,产品畅销全国并销售国外。北宋中期以后由于瓷质精良与纹饰秀美,曾一度被选为宫廷用瓷,由于官用这种特殊需要,官府选拔了一些优秀匠师,在选料、用料、加工等工序上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客观上必然促进和提高了定窑白瓷的质量,因而博得了人们的喜爱。《归潜志》说:“定州花瓷瓶,颜色天下白。”产品风靡一时,并因在工艺上艺术上及社会影响方面的成就,被称为五大名窑之一。
1.器型
定窑产品多为生活日用的饮具、酒具、茶具、寝具和佛前供器,以民间用瓷为主,北宋后期也烧制宫廷或官府使用的精致器物。瓷器品种以白瓷为主,兼烧酱釉和少量黑釉、彩釉以及绿釉瓷。器型十分丰富,产品有碗,盘,杯,碟,盏,罐,枕等,还有净瓶,梅瓶等均多见。所产瓷枕十分精美,有白釉孩儿枕、剔花腰形枕等,造型新颖脱俗,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2.釉色
定窑在宋代以烧白窑为主流,同时也兼烧黑釉、酱釉、绿釉以及白釉剔花器等品种。明代《格古要论》说:“……有紫定,色紫,有黑定,色黑如漆,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书中所说的黑定,釉色漆黑。因其仿宋代漆器而制,因而釉色均匀,有漆的质感,十分有名,但因烧造量小,传世品更是稀少,所见传世品有紫定盏托,为锦州博物馆藏品。直口圆唇,腹部呈圆筒形,圈足。胎质薄而细白,坚实致密,施深酱色釉,釉质莹润,为宋代名瓷珍品。
定窑以所产白瓷闻名于世。白釉呈乳白色,呈现出象牙白的质感,柔和悦目。积釉处多见“泪痕”,有明显的偏黄色,乃是上釉过程中釉浆流淌遗留痕迹。这也是定窑瓷器的一个特征。器物外壁釉处能看出胎上的旋坯痕,即俗语所称“刷丝纹”。代表器物有宋定窑白釉印花和刻花盘。
3.纹饰
定窑装饰技法有刻花、划花和印花。北宋初期采用刻花和划花技法,而北宋中期以后则多为印花装饰。还有白釉剔花和金彩描花等。
刻花装饰是一种较常见的装饰方法,南北方瓷窑均采用。北宋早期定窑首先吸取了越窑的浮雕技法,因而层次分明,形象生动,定窑早期刻花,除莲瓣纹外,还常常与缠枝菊纹同时应用于一种器物上。刻花装饰兴起后,刻花与篦划纹结合的装饰也盛行起来,一般都是在盘心部位刻出折枝或缠枝花卉轮廓线,然后在花叶轮廓线内以篦状工具划线纹,纹饰以双花朵纹较为常见,常见的具代表性器物有定窑剔花瓶。定窑刻花器常见纹饰有花果、莲鸭、云龙等,并常常在纹饰轮廓线的一侧划以细线相衬,从而使纹饰的立体感增强,更加突出了主题。
4.胎质
定窑的瓷器工艺水平很高,无论是白瓷还是颜色釉品种,均采用白胎,胎料用土的加工极细,并经过良好的筛选,而且因为原料中氧化铝含量较高,所以做成的器物胎薄而轻,质地坚致洁白细腻。定窑颜色釉为白胎,是区别其他窑口颜色釉的一个重要标志。如定窑白釉舞凤穿花纹碗,高7厘米,口径19.2厘米。六瓣形镶铜口、浅腹、矮圈足。碗内口沿饰以回纹一周,碗内刻有一只凤凰,穿飞于花丛之中,形象生动,底心饰缠枝瓜果图案。胎质白而细腻,内外施乳白色釉,精巧而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