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器型
宋代官窑烧造的有碗、盘、盏托、洗、瓶、炉、樽等。因朝廷偏好,所以仿古铜、玉器造型的器型较为多见,仿古瓷做的极其规整、精致,造型古朴、典雅。宋代官窑器由于烧制量小,又秘不外传,所以流传下来的器物较少。
二、釉色
官窑器物的釉色有淡青、粉青、灰青等多种色调,释色很淡,釉质匀润莹亮,釉面均由开片,为大纹片,胎骨深灰或紫,底施满釉,裹足支烧,器物底有3-6个不等的支钉痕。
南宋时期的官窑瓷的釉色以粉青为主,兼有青灰、青黄和炒米黄等色调,薄胎薄釉,釉层薄而润泽,有纹片,通体满釉,器底有圆形支烧的等钉痕。南宋后期官窑青瓷的釉质如玉石般的光亮莹润,釉面上布满了交织的层叠交错的冰裂纹片。薄胎厚釉,釉厚如堆脂。垫饼垫烧,有紫口铁足现象。如传世一代宋代官窑洗,高5.6厘米,口径9.5厘米。洗壁垂直微向外撇,平底,圈足宽而浅。通体釉色青翠如玉,釉面布满自然形成的纵横交错的开片。釉厚过胎,洗口缘釉薄处由于太色较深而微露紫色,底足因无釉露胎而呈铁色,故形成“紫口铁足”特点。
三、纹饰
宋官窑青瓷器物不崇尚花纹,一般都无纹饰。官窑瓷器即使有装饰,也只是器身饰以非常简练的弦纹。这些弦纹的安排也非常疏朗,整个器体大面积朴素无饰,釉面仅显露一些自然形成的开片,使得整个器物具有一种单纯、典雅的明朗效果。
官窑青瓷物的装饰的另一特点,就是在前面提到过的紫口铁足。紫口铁足现象为官窑薄胎厚釉青瓷所有,因为胎体铁成分过多,所以瓷胎大都是褐色或是黄褐色胎或紫色的黑胎,足底不上釉。由于釉的流动,使口边只能挂极稀薄的一层釉,薄釉在口部透出紫色的胎骨,足部也因无釉而呈现铁色,这就是通常所称的“紫口铁足”。紫口铁足与青釉相应,色彩上形成对比的效果,既破除了青釉一色的单调感,又能赋予器物古朴、庄重的情趣。
四、胎质
宋代官窑青瓷有薄胎薄釉和薄胎厚釉两种,胎质较松,呈黑灰或黑褐、紫灰色,胎体较薄,薄胎薄釉青瓷采用支钉支烧,通体满釉,底部留有三至或四个或更多只钉痕。薄胎厚釉青瓷采用垫饼烧,釉面多有纵横交错的开片,釉色呈不透明状,很少有纹饰装饰,有紫口铁足现象。
宋官窑瓷因为是五大名窑之一,价值极高。所以民间竞相仿制,近几年仿制数量日渐增多,仿贯耳瓶,琮式瓶,盘,荷叶碗等,屡见不鲜,仿品相对真品而言,其釉层不如真品温润,真品多次施釉,釉厚且出现层叠的纹片,而伪品釉层较薄,纹片不如真品开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