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三彩,绚烂斑斓
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兴旺的鼎盛时期,文化艺术呈现兼容并包、宏大雄浑的气象。唐三彩就是盛行于这一时期的一种彩陶工艺品,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骑驼乐舞唐三彩俑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其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烧制采用的是二次烧成法。首先将开采来的矿土经过挑选、舂捣、淘洗、沉淀、晾干以后,再用模具做成胎入窑烧制。从原料上来看,它的胎体是用白色粘土制成,在窑内经过1000℃~1100℃的素烧,将焙烧过的素胎经过冷却,再施以配制好的各种釉料入窑釉烧,其烧成温度为850℃~950℃。在釉色上,利用各种氧化金属为呈色剂,经煅烧后自然垂流,相互渗化,斑驳淋漓、花纹流畅,呈现出了各种深浅不同的色彩: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红、茄紫等,但多以黄、褐、绿三色为主,产生堂皇富丽的艺术魅力。
唐三彩器物形体圆润、饱满,表现出唐代艺术丰满、健硕的审美旨趣。三彩人物和动物形态生动活泼,线条自然流畅。人物有文臣、武将、贵妇、男僮、女仆、艺人、胡人等。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发达,怒目圆睁,剑拔弩张;女佣广袖高髻,体态丰满,悠然娴雅,亭亭玉立。常见的唐三彩动物有三彩马、骆驼、仕女、龙头杯、乐伎俑、枕头等。尤其是那三彩骆驼,岸然挺立,仰首嘶鸣,那赤髯碧眼的牵驼俑,头戴翻檐帽,身穿窄袖衫,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使我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骆驼叮当漫步在“丝绸之路”上的情景,启人遐思。在唐右卫大将军墓中出土了一件精美绝伦的骆驼载乐俑。这匹骆驼通体棕黄色,昂首伫立,从头顶到颈部,下颌到腹间以及两前肢上部都有柔丽漂亮的下垂的长毛,驼背上架有平台并铺有毛毯。平台上左右各背对背坐着两名胡乐俑,正在吹打乐器,而中间有一俑,正翩翩起舞。其形象生动逼真,令人赞叹。而陶马的造型则以静为主,静中寓动,马眼圆睁,马耳贴垂,好像在静听远方的风声,更显示出了马的内在力量和神韵。
小百科
唐三彩的起源
唐三彩的渊源,最早可追溯到宝鸡茹家庄的琉璃珠、琉璃管等器物,但严格说来这两种琉璃制品与唐三彩尚为风马牛不相及之事,但从经验的传承上来看,它已奠定了唐三彩发展的基础。汉代以后绿釉陶器盛行,铅釉的烧制技术已经成熟,彩釉的发展达到了新的高峰。北朝年间,更把彩釉由单色发展成变色或三色,加黄、白釉上施绿彩,或同时将黄、绿、褐釉综合运用。(唐三彩是哪三彩、最常见的唐三彩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