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产白瓷而驰名。宋代是定窑的发展时期,产量、质量以及制作工艺较五代又有明显提高。但文献记载对徽宗以前时期的定窑很少论及;50年代以来,北方各地出土了一些定窑白瓷,特别是辽宁、河北两省三座塔基及两座辽墓之中出土定窑瓷器170多件,使我们看封了北宋早期定窑白瓷的面貌。这批出土物除了盘、碗、碟、杯、托子、盒子、瓶、罐等日常生活用具外,还有净瓶、炉、海螺等佛前供器,不仅造型丰富,装饰也有模印贴花、浮雕、划花和刻花4种。早期定窑饰以浮雕莲瓣纹的居多,莲花瓣肥大,与五代宋初越窑风格类似。五代吴越钱氏向中原王朝称臣进贡,宋代以后又贡宋,贡器之中都有越窑青瓷,这对主要生产白瓷的北方瓷窑产生了一定影响,较为明显的是陕西铜川耀州窑。耀州窑在北宋早期仿烧越窑浮雕莲瓣碗,宋人曾称之为越器。定窑也突破了青瓷白瓷的界限,也烧制浮雕莲瓣装饰,在瓶、壶等器上均饰以莲瓣纹,越窑划花装饰工艺也为定窑借鉴吸收。河北定县塔基出土的划花蝶纹洗,在器内底划以对称的双蝶,与越窑蝶纹洗如出一辙。塔基还出土有各式盒子4 5件,有桃式、石榴式与竹节式等,形式多样而新颖;净瓶也出土2 2件,形式有高低之分,无颈,瓶口细而长,中有一圆形饼'腹上丰而下瘦'有龙流者’也有流上带盖的,保留了唐代净瓶遗风。早期定窑有于器底划“官”或“新官”字铭的,这种带“官”、“新官”字铭的最早出于晚唐、五代墓,绝大多数均为定窑产品,少数为辽官窑产品。
早期定窑均用匣钵装烧,不见有芒口碗,可知尚未采用复烧工艺。北宋中期定窑瓷器墓葬出土较少’仅北京及江苏镇江4座墓葬出土白瓷3 0件,酱釉2件,与早期遗物对比,仍可看出一些变化。浮雕莲瓣纹明显减少,葵瓣口比较多见,划花萱草纹开始出现。镇江章岷墓出土定窑酱釉瓶一对,这种酱釉应是《格古要论》所说的紫定。与定窑大约同时,北宋中期陕西耀州窑也烧酱釉器物,宋代还有不少瓷窑都有酱釉器物发展,酱釉的出现可能是仿酱色漆器的质感烧制的。
北宋后期定窑白瓷传世品较多,有刻花装饰者,纹饰线条粗犷有力,有划花装饰者,线条纤细流畅,但以印花装饰为多,印花纹饰构图严谨,层次分明,密而不乱,题材也丰富,有牡丹、莲花、萱草等多种花卉;禽鸟则有凤凰、孔雀、鹭鸶、鸳鸯和鸭;龙则辅以云纹或海水;此外,婴戏、水波游鱼等等不胜枚举。定窑印花装饰看不出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有可能受定州革丝影响,制瓷匠师采用缂丝纹样粉本刻模,因此一开始就显得比较成熟。
定窑大量烧白瓷,少量烧酱釉和黑釉器物,即文献中所说的“紫定”和“黑定”。酱釉和黑釉有精粗之分,精者胎体洁白,粗者胎体呈灰色。此外,窑址还发现有绿釉定器,一件带刻花龙纹,龙纹刻法一如白定。“绿定’’一向不见记载,窑址标本的发现,使我们对定窑有了全面了解。
北宋末年以后,由于连年战争,北方瓷窑都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定窑也暂时处于萧条状态,本世纪6 0年代定窑窑址出土了4件金代纪年印模,早年流散到英国的也有3件金代纪年印模,这7件金代印模对鉴定金代定窑白瓷起到了标尺作用。
50年代以来北方金墓及江南地区南宋墓出土的金代生产的定窑白瓷也起到了同样的作用。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产地之一,一度又为官府烧制宫廷用瓷,基本这种特殊需要,官府选拔了一部分优秀匠师,在选料、用料、加工等工序上都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客观上必然促进和提高了定窑白瓷的质量,当我们看到印花云龙或凤穿牡丹纹大盘这此为宫廷创作的精湛艺术作品之后,我们不能不对定窑工匠的艺术才能表示由衷的惊叹!定窑印花器在当时就为邻近地区瓷窑所仿效,有的摹仿纹饰,有的摹仿釉色,有的摹仿烧法,它们唯恐摹仿得不逼真而影响销路。一些瓷窑都烧制具有定窑风格或某些特征的瓷器,其结果是形成了以定窑为中心的定窑系。已发现受定窑影响和属于定窑系的有山西省平定窑、孟县窑、阳城窑、介休窑、霍县窑,四川省彭县窑,江西省吉安窑和景德镇窑。